Edison 'Gem' 2 minute phonograph. c.1906.

自從愛迪生於 1877 年 12 月 4 日發明留聲機以來,音樂的保存從此有了方便的形式。當時只不過是對著一個像鼓的形狀物,貼上一個薄膜的振膜筒子,再用一個滾筒捲上錫箔,用手搖動滾筒,然 後大聲說話,聲音震盪通過振膜上的針,同時再將聲波刮在錫箔上而留下坑紋,於是聲音就被記錄在錫箔上。播放時只要將針放在有坑紋的錫箔上,通過唱頭振膜即 能將聲音重播出來。
科技的迅速發展,常常使我們忘記,許多事物的出現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久。例如,手機、網際網路、數位相機,這都是近幾十年的產物,卻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。對樂迷而言,佔了重要位置的唱片,發明至今也不過一百多年,至於 CD 的出現,當然更晚。

但在過去這段時間,由於唱片本身容易取得、保存方便,再加上唱片公司的商業機制,以及演奏會的高價位因素等等,使得在家聽唱片比起聽現場演奏會,來得更為普遍。唱片當然是接觸音樂的一個良好途徑,但並不是唯一途徑,尤其現場演奏會仍然有許多不可取代的優點,例如演奏者與觀眾之間的互動、中途不會被其他事打斷、任何音響都比不上音樂廳的音效等等。尤其是第一項優點,不論在室內、室外都能發揮,也不會受到器材的限制。

聽古典音樂多年的樂迷必會發現,這幾年來愈來愈難發現令人耳目一新的唱片,大多是舊片重出,能獲得樂迷青睞的新演奏者則少之又少。加上唱片行、唱片公司的優秀專業人才不斷流失,樂迷只能靠自己上國外網站挖寶。今年 Sony 與 BMG 合併,乍看是變成大公司,實際作法卻是裁員,人力不足加上專業流失的結果,使得未來更令人擔憂。

過去每當聽到唱片市場是「夕陽產業」時,總不免嘆息,但是現在我反而抱持一種樂觀的態度。原因是一開始就提到的,科技的迅速進步。五年前,如果說 MP3 能取代 CD,我絕對不以為然,因為音質相差太多,而且當時寬頻並不普及,一首古典音樂長度動輒二、三十分鐘,下載太費時。但是現在卻有這樣的條件,iPod 的音質已到了能讓玩家接受的程度,寬頻也很普遍,五大唱片的龍頭環球音樂唱片公司,更率先籌畫數位音樂下載的服務。

傳統相機的畫質約 1600 萬畫素,而現在數位相機已有超過 1600 萬畫素的機種,也就是說畫質可以做到比傳統相機更為精緻。眾所皆知,當初 CD 甫推出時,音質也受到許多批評,以未來科技的發展,要做到比 CD 音質更優秀的數位音樂,應該不難。而且數位音樂還有易於攜帶的優點,從唱片史的發展來看,一向是輕薄短小、物美價廉容易獲得主流地位,這是難以抵擋的趨勢。對收藏大量唱片的愛樂者而言,這更是一大福音,不但省下大量收藏空間,還能迅速找到想聽的音樂。

我認為至少有幾個方向是值得努力的:

1. 數位音樂

直接在網路下載音樂,對時間較短的曲子很方便,但是對於一首曲目動輒幾十分鐘的古典音樂並不適合,不但唱片公司的伺服器負荷過高,使用者也太費時,寧可考慮一次複製的方式。因此,唱片行仍有生存空間,它可以變成提供試聽與傳輸、複製的資料庫據點,還可省下大量陳設空間,最大的優點是沒有頭痛的庫存問題。這樣的作法可以使得開唱片行的門檻降低,甚至考慮與便利商店合作,或用販賣機下載音樂檔案。

對唱片公司而言,以前必須仰賴廣播、電視的宣傳手法,現在卻因資訊太多而效果不彰,數位化後卻可透過唱片公司官方網站達到宣傳效果,省下大筆宣傳費。而在唱片製作上,也不需再以專輯為單位,會更有彈性。

2. DVD 的興起

尤其是歌劇 DVD,時間長度較長,在價格上甚至比 CD 還便宜,還能觀賞演唱者的神情、演技、服裝、布景等等。對音樂系學生來說,器樂 DVD 能讓他們觀察演奏者的演奏方法,從中學習,而一般愛樂者則可藉此更瞭解各聲部之間的關係。

3. 發展社區音樂會

一開始即提到,以留聲機記錄音樂的方式,至今不過一百多年。長久以來,音樂一直是透過現場演奏方式傳達給聽眾,變成唱片後雖可反覆聆聽,但也容易讓人因為專注細節而忘了整體。社區音樂會的音樂水準也許比不上國際一流演奏團體,但卻是活生生的音樂,你不僅聽到聲音,也看到音樂如何發生,還能體會到演奏者沈浸在音樂中的感動。除了少數廿世紀音樂,絕大多數音樂都不是為了幾千人的表演場合而作的,社區音樂會、小型演奏廳能讓音樂回歸它的原始樣貌,如果是輕鬆、愉悅、怡人的音樂,不應該在正式演出中就變得嚴肅。


以上是幾點淺見,不論是往前進的數位音樂,或者回歸小型音樂會形式,都說明了唱片只是音樂歷史上的過渡時期,當然它具有重要的意義,基本上數位音樂仍然是同樣的概念,只是它的載體、散播方式有所改變而已。而個人認為無論是唱片或數位音樂,都只是方便儲存、記錄音樂的一種方式,過去是藉由樂譜,現在是藉由聲音。真正的音樂存在於你的腦中,一場好的演奏會能讓你回味無窮,而一張唱片,能讓你聽超過二十遍的又有多少張?相信資深樂迷都有經驗,買得愈多,比例愈小。我比以前更為相信,即使唱片工業沒落,古典音樂也不會因此衰頹。

建造一座大型音樂廳花費鉅大,它有指標性的效果,但是多造幾個小型演奏廳,樂團主動將音樂推介到社區、學校等等作法,卻能讓更多人近距離接觸音樂。英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就是最好的例子,他們深入學校及社區音樂教育,而後崛起成為世界重量級樂團,使伯明罕市從工業城一躍成為文化都市,因此改變伯明罕市民的文化水準與國際地位,值得我們借鏡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phe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