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是一群關心臺灣當代藝術未來發展的藝術家、策展人及文化工作者,對於已舉辦四屆的「臺北雙年展」的狀況深感憂慮。雖然「臺北雙年展」已在世界的雙年展中有一定的評價,同時也是推動臺灣策展人、藝評家及藝術家往國際藝壇發展的重要平臺,然而隨著經費的相對短缺、籌備時間的倉卒、行政人力的嚴重不足,「臺北雙年展」相較於世界其他的雙年展已愈顯疲弱。我們對於經過歷經八年經營,才建立起來的「臺北雙年展」的形象,目前正背離了當初成立所強調的國際化、文化主體性及城市外交等之目標。我們認為,一個地區的藝術雙年展,它所反映的不僅是當藝術的櫥窗而已,它是一個地區的文化的代表,同時也是一個區域的公民與政府對其社會、經濟、科學、文化等的想像與建構,它更是一個區域文化與國際對話的重要橋樑。基於此,我們並不以為「臺北雙年展」目前的困境是專屬『臺北』的問題,其間所牽涉的複雜面向更非臺北市立美術館所能單獨解決的。我們認為不論是臺北市文化局、中央文建會等單位,必須一起正視「臺北雙年展」的問題,共同強化「臺北雙年展」的體質,讓使臺灣唯一的國際性雙年展,從世界舞臺上重新展現它的魅力與光彩。



基於我們對此的憂慮,以及我們長期對於國際藝術所獲取的經驗,尤其在媒體的報導後,卻不見任何相關單位回應具體的措施。基於對臺灣當代藝術發展的關切,以及臺灣文化的代表意義,我們再次重申這些問題:



第一、專職的雙年展單位:鑒於歷屆雙年展的執行單位在權力架構中隸屬邊緣的角色,嚴重的人力不足。雙年展必須要由獨立的專職單位,組成專業的雙年展執行小組、研究小組、技術小組以及公關小組,與策展人、北美館相互配合,以達到切實推動展覽的各個面向。



第二、提早籌備時間:全世界沒有一個雙年展僅有約六個月的籌備期。準備時間的倉促,反映在展覽的水平與深度上。雙年展之所以為雙年展,目的在於以充裕的時間,籌劃具代表性的展覽,以及規劃具深度的文化論壇。歷屆臺北雙年展皆僅有六個月的時間策劃與執行,我們以為如此短促的準備時間,並無法使策展人、藝術家、文化研究者能有深刻的探討。我們不理解的是,何以我們不能如同全世界所有的雙年展一樣,在開展兩年前就公佈策展人名單?



第三、強化宣傳及公關:鑒於經費、時間、人力的嚴重不足,使臺北雙年展不僅在國際媒體的宣傳與報導上極少曝光,甚而連臺灣在地媒體也都極少報導。這使得即使再好的展覽與作品,仍無法與國際藝壇與在地公民做充分的對話,更失去「臺北雙年展」原先籌辦的初衷。



第四、經費嚴重短缺:臨近亞洲國家雙年展的運作經費,如韓國「光州雙年展」有三億多經費,日本「橫濱三年展」有二億多經費,「福岡亞洲三年展」有將近一億經費,甚至今年的「上海雙年展」都已提高經費至六千萬的預算。但相較於亞洲各個城市強烈的文化企圖心,「臺北雙年展」卻僅有約略二千萬左右的經費。



雙年展預算主要仰賴臺北市的市府年度預算與文建會的補助,然而不但市府年度預算始終不足,文建會的補助更遠少於對其他單項主題展的補助。令我們不解的是任何區域的雙年展預算,都是該區域當代藝術活動的最高指標,而臺灣的「臺北雙年展」經費卻低於其他單項主題展?



我們期望上述問題能有積極的改進,進而達成改革臺北雙年展及改善臺灣藝術發展的願景,我們的請願如下:



一、成立「臺北雙年展」專屬之策展及行政組織,規劃雙年展。

二、在一年半以前宣佈策展人,並開始籌劃作業。

三、「臺北雙年展」須比照一般國際雙年展的經費規模。




我們深信文化的積累,是需要通過漫長的努力,我們不忍見到「臺北雙年展」因為體質的不良,讓過往文化深耕的成果成為泡沫。



誠懇希望相關單位如文化局、文建會能於近期內有實際的回應,召開一個具體而有實效性的諮商會議。如各文化相關主管單位依舊無意回應,基於我們對臺灣藝術文化發展未來前景的憂慮,我們只能以更具體的行動,轉而訴求社會大眾與國際藝壇的關注。我們再次重申「臺北雙年展」不只是藝術範圍內的事務,更是一個社會文化活力集體的呈現,難道改善「臺北雙年展」的體質,為臺灣未來的藝術環境建立一個合理的基礎,真有那麼難嗎?



(本文歡迎轉寄)
Site Meter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phe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