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DVD出租店看到這部電影,一看見封面的安東尼霍普金斯,就決定租回家,看了簡介才知道這是 2001年普立茲獎最佳舞台劇、東尼獎最佳劇本,從外百老匯、百老匯到倫敦劇院,都大受歡迎。

外百老匯首演時的女主角是瑪麗路易斯派克,得到百老匯最高榮譽「東尼獎」最佳女主角;倫敦劇院區導演則由《莎翁情史》導演約翰馬登執導,找來因《莎翁情史》獲得奧斯卡影后的葛妮絲派特洛,演出她的第一齣舞台劇,因為他們在合作電影時,約翰馬登就認為葛妮絲派特洛有表演舞台劇的潛力,結果不負所望,贏得向來毒舌的倫敦劇評人的一致好評。
全劇主要演員只有四位,除了安東尼霍普金斯、葛妮絲派特洛,還有剛因《斷背山》而大紅的傑克葛倫,以及飾演葛妮絲派特洛姊姊的霍普戴維絲。四個人的精彩飆戲當然少不了,而導演也在幕後製作旁白中說明選角理由,其中選擇安東尼霍普金斯是因為他的個人特質融合了內斂深沈、近乎害羞的溫柔,必要時卻又能有突來的爆發力,融合了專制、恐懼、脆弱、敏感的特質,就某方面而言,這個角色就像李爾王,擁有極高地位卻又極度依賴他的女兒。

導演在拍攝時運鏡刻意不像舞台劇一樣定格或要演員一定的走位,注重鏡頭的自然流暢,所以看起來還是很像電影,不會讓人有種「這是由舞台劇改編的電影」的感覺,而這種作法在某些段落對於鋪陳劇情張力與累積角色的內在情緒,有很大的幫助。

電影跟舞台劇不同之處還有更動結構,表現優秀的倒敘手法,讓整件事變成一個謎團,直到最後觀眾才能確定事實真相。而這些真相僅存在於女主角的記憶中,也帶出電影的主題,現實生活不像數學世界可以有完美的證明,多數時候需要依靠的是信任。

導演回顧他執導的幾部電影,例如《莎翁情史》、《戰地情人》、《布朗夫人》等等,共通點都是由角色來推動劇情發展,而非由情節或敘事方式推動,他比較注重角色的心理層面,因為這類題材才能真正吸引他;另一個共通點則是這些電影都在描寫一段停頓的時間,是生命停歇之處,與現實世界的韻律完全不同,而在這樣不尋常的時刻,就會有不平凡的事情發生。

如果這部電影在七○年代,應該會被當成大片,但是現在即使有這麼超強的卡司,台灣片商仍然認為沒有商機而不在電影院上映,只發行DVD。不過現在的電影院已經成為DVD發行前的超大宣傳活動,似乎也不需要太過感慨,買一片DVD回來收藏,其實也不錯。

而綠光劇團將在五月五~七日於國家戲劇院演出舞台劇版《求證》,我想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都會跟我一樣,想一睹舞台劇版的原貌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phe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