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赫士,圖片來源:Wikipedia
我很喜歡用波赫士的短篇小說〈沙之書〉來想像未來的數位電子書

想像有這樣的一本書:那是一本八開大小、布面精裝的書,每一次打開時,每頁都出現不同的內容,或文字或圖畫、或黑白或彩色,沒有第一頁也沒有最後一頁,世界上所有圖書館裡的書,都可以在這本和沙一樣無始無終的無限之書中找到。與波赫士的設定不同的是,這本書還出奇地輕。

這 篇小說如今看來像是預言,近幾年紛紛出現各種電子書平台,功能也推陳出新,除了保有實體書的加眉批、寫筆記、畫線、畫重點、註釋等,更重要的是有「搜尋」 功能,這是實體書遠遠比不上的。由於承載工具與軟體可以分開,如果將來硬體技術成熟時,就可以帶著材質像紙一般柔軟的電子書,隨時隨地享受閱讀的樂趣。而 且不再因為書的重量或大小影響你決定要帶什麼書出門,如果你高興的話,也可以把一套四冊的《波赫士全集》帶在捷運上看。

從古到今,文字的 記載工具經歷了各階段的變化,從遠古石壁上的符號,刻在竹片上、鑄在銅鐵上、寫在布帛上的文字,直到印刷術的發明,才徹底改變了書籍出版方式與閱讀習慣。 古時候「學富五車」份量的竹簡,到現代可能只是一個書櫃;而現代一座圖書館的書籍,將來變成一冊電子書,也不無可能,更棒的是再也不用為買了書沒地方放而 煩惱了。

其實最早的數位圖書館從 1971 年就已經動工,也就是著名的「古騰堡計畫」,收集了著作權過期的著作,至今已收集一萬八千本書籍提供免費下載。而 Google 規劃中的數位圖書館 Book Search,打算將三座大學圖書館的 1500 萬冊書籍掃瞄上網,只要使用者輸入關鍵字,就能找到相關的幾行資料,更引起軒然大波,為著作權問題走上聯邦法院。相較於英語世界的保守,法國 Gallica 數位圖書館則全力支持圖書數位化,以對抗英語在現今世界的支配地位。

由於電子書的形式是固定的,於是出版社便不需要花那麼多心力在書籍形式上,可以專心致力於內容生產,或放更多精神在特殊裝幀、印刷的書籍上,出版人的創意也能得到更多的實現。

不過,如果有了這樣的一本書,會不會像波赫士小說中的主角一樣成了那本書的俘虜,成天盯著那本書看,不上街也不跟朋友往來?看看每天黏在電腦前的我們,就算再怎麼喜歡上網也會累會膩,所以實在不用擔心這問題,何況,多讀書是好事呀!


本文出處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phe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