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漢字的故事》,圖片提供/貓頭鷹出版社
上週看日劇《東大特訓班》,有一段是國文老師帶學生到街上訓練「正確閱讀」的能力,舉出的例子就是要他們對寫著日、英、中、韓四國語言的路標,對這新現象提出自己的詮釋:為什麼以前的路標只有日文和英文,現在卻多了中文和韓文?

除 了日本,韓國的路名、招標、地鐵、觀光景點也到處可見漢字,中文補習班如雨後春筍開立,日本年輕人更流行用漢字寫手機簡訊。其實不只是日本、韓國,歐美各 國現在也颳起了一股中文熱,漢語系現在是德國最熱門的科系,法國超過1000所小學教授中文,英國貴族中學將中文列為必修科目,今年美國推動外語的新計 畫,甚至打算從幼稚園入手;而南美、非洲等地,也都看得到學習中文的機構。

今年六月底,《時代週刊》亞洲版以「學漢語」 做為封面故事,探討這波學習中文的潮流,以及背後的原因。因為學習英文的人太多,需要英語能力專長的職缺幾乎都滿了,而中國大陸經濟崛起,提供了絕佳的市 場與就業機會,讓全球對學習中文都趨之若鶩。而大陸觀光客到國外一擲千金,也讓各國觀光業注意到這股勢力。回到開頭那齣日劇的問題,那些學生也點出了是因 為中國人「越來越有錢」的緣故。

以我今年去歐洲為例,不再有人一開始就問我是不是從日本來的,如果說是台灣人,外國人也不會一頭霧水,不知道台灣在哪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門 口拉客的售票員,還會用非常簡單的中文跟你問好。歌劇院有導覽行程,主要是德文、英文和西班牙文,每個小時一場;其次法文、義大利文、日文每天有兩場,而 中文則在七月份總共排了七場,比起以往,真的有天壤之別,如果持續下去,遲早會取代日文甚至西班牙文在國外的優勢。從捷克搭火車過奧地利邊境時,奧地利海 關人員查驗護照後,甚至用中文說「謝謝」,簡直是「全世界都在說中文」。


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導覽時間表

學 中文對外國人而言難如登天,但仍然抵擋不住這股潮流,各國學中文的人數是所有語言中成長最快的。對外國人來說,學習簡體字或正體字(繁體字)哪一種比較 難?答案是一樣難。雖然簡體字筆劃少容易寫,但是不容易辨認,尤其一字多義的情況很多,更會讓人誤解,比如說Google中文確定為「谷歌」,但其實是 「穀歌」,如果沒有解釋,乍看之下實在不知道是指哪個字。除了辨義困難,我認為簡體字對發音也不利,因為中文大多數都是形聲字,如果不知道一個字怎麼念, 正體字可以「有邊讀邊,沒邊讀中間」,而去頭去尾的簡體字就失去了這項優點;這對於不是以中文為母語,而且習慣拼音文字的西方人來說,是一大困擾。所以正 體字一開始雖然比較難學,但學會之後反而比較簡單。

簡體字的產生有它的時代背景,對於當時廣大文盲是幫助學習的快速方法,但是如果文化要深耕,就得把學習中文當作長程目標,而非以一種速食的態度來看待它。假設基礎教育有九年,實在看不出學簡體字有何必要,文字的簡化是自然而然的,中文從篆書到隸書,也曾經歷「隸變」的簡化過程,但是人為的刻意造字,反而難記難學。如果要深入中國典籍,還得再另外花力氣學正體字,非常不經濟,大陸經濟學家茅於軾就寫了〈建議在小學選讀繁體字〉,呼籲讓兩種字體並用。

瑞典著名漢學家林西莉在《漢字的故事》台灣版序中說:「很多漢字的原體可能看來相當複雜,不過你如果知道怎麼去拆字分析,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字形結構是很有邏輯及道理的……更重要的是,透過『原體字』,你可以和充滿智慧的造字祖先面對面,接觸到科技、藝術、建築及文化等璀璨的中華文化傳統……」

由於中國大陸的強勢,加上台灣減少在國外開設中文學院,現在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大多是學簡體字,雖然林西莉教授認為正體字不可能會消失,但對於目前日漸減少的使用人口,如何推廣正體字,值得我們深思。


相關連結:

今日青年,是否需要掌握繁體字?(正反意見)
反對 Google 叫「谷歌」(大陸網友群情激憤搞笑版)
2008 年起聯合國禁用繁體字烏龍新聞及後續報導

本文出處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phe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