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誠品網路書店曾舉辦一個「絕版經典票選」活動,請網友就最希望重新出版的絕版書投票,其中〈太空漫遊〉二、三、四部曲(《2010》、《2061》、《3001》)排名第13名,這套科幻小說迷心目中經典中的經典,最近終於由遠流出齊完整四冊全譯本,不僅能夠讓讀者一次看見這套小說全貌,還增添了不少詳盡的附錄,讓人更瞭解小說的寫作背景。


〈太空漫遊〉四部曲,克拉克著,遠流出版。

〈太空漫遊〉是亞瑟‧克拉克(Arthur Charles Clarke, 1917-)的代表作,在還沒有中文正式版權的時代,就是科幻小說迷爭相蒐集的名作。這系列之所以受到讀者的熱愛,與導演庫伯力克(Stanley Kubrick, 1928-1999)拍攝的電影《2001太空漫遊》 有很大的關係。當初庫伯力克與克拉克的合作,是以克拉克的短篇小說〈崗哨〉(Sentinel)為基礎,兩人激盪討論齣電影劇本,然後各自創作齣電影與小 說,電影比小說還提早幾個月完成。兩者關係互動密切,例如《2001》小說後半部的場景是土星附近的星空,但因電影拍不出庫伯力克滿意的土星環效果,因此 改成木星,而克拉克接下來的三本續集也跟著改為木星。電影和小說在各自的領域都有極高的經典地位,即使是現在再看當初沒有電腦特效所拍攝出的電影,仍然會 驚嘆於庫伯力克做出的視覺效果;而現在重看克拉克的小說,也仍然覺得他超越了這個時代。


《2001太空漫遊》DVD 封面

〈太 空漫遊〉四部曲由一塊黑色巨石板,以及美國航太評議會主席佛洛依德這個角色貫穿,但其實四本書也可以看成各自獨立的小說,從任何一本看起都不妨礙理解。其 中最讓科幻迷津津樂道的角色大概是電腦哈兒(HAL),這可能是史上最有名的無生命角色,如果問看過電影的觀眾記得電影中哪個角色的名字,恐怕八成以上除 了哈兒以外,其他人名都答不出來。而這部讓人又愛又恨的電腦,也引發了一個「世紀之謎」:HAL這個名字是不是在影射IBM?(HAL三個字母各往下一個 就是IBM),為了這個謠傳,克拉克還在《2010》中藉由發明HAL的錢德拉博士之口鄭重否認(見頁252);這還不夠,在《3001》最後的致謝詞 裡,克拉克一面感謝IBM送他一台Thinkpad筆記型電腦讓他寫作,一面又再次澄清這項傳聞。雖然謠言讓作者困擾,但也可見HAL在讀者心目中有多受 歡迎了,而IBM對這項謠傳非但不生氣,反而還引以為傲。


哈兒慶生網站製作的哈兒限量版 T-shirt

除 了〈太空漫遊〉系列,克拉克另一個系列〈拉瑪〉也具有同樣經典的地位,尤其是第一冊《拉瑪任務》,同時獲得雨果獎和星雲獎兩項科幻小說大獎,非常難得。 〈拉瑪〉系列共有四冊,也是科幻迷翹首等待的小說,在台灣已經有中譯版,由小知堂出版,目前出了三冊:《拉瑪任務》、《拉瑪再現》、《拉瑪迷境》。


〈拉瑪〉系列,克拉克著,小知堂出版。

西方科幻小說界有三巨頭,克拉克是其中一位,另外兩位則是艾西莫夫(Isaac Asimov, 1920-1992)及海萊因(Robert Heinlein, 1907-1988)。

艾 西莫夫的〈基地〉系列七冊,中譯版只剩下最後一冊《基地與地球》尚未出版。〈基地〉系列的靈感來自《羅馬帝國衰亡史》,而〈太空漫遊〉的靈感來源從標題即 可看出來自荷馬史詩《奧德賽》,兩個系列都是氣勢磅?的敘事史詩結構。這兩位作家都具有科學家身份,艾西莫夫不只寫科幻小說,也寫科普讀物,貓頭鷹就出版 了他的三本〈艾西莫夫科普開講〉。除此之外,艾西莫夫的〈機器人〉系列也將由貓頭鷹出版,目前出了《我,機器人》,另外還有〈銀河帝國〉系列共三本(《繁 星若塵》、《星空暗流》、《蒼穹一粟》)已經出版,艾西莫夫的科幻三大經典系列〈機器人〉、〈帝國〉、〈基地〉終於能和中文讀者見面。


〈銀河帝國〉三部曲,艾西莫夫著,貓頭鷹出版。

「科 幻先生」海萊因曾經五度贏得星雲獎、七度贏得雨果獎,雖然他不像上述兩位是科學家,但他的文字富有強烈的文學性,除了探索各種科幻領域,也在寫作技巧上多 所實驗,不但講究科學性,作品也探討了政治、社會、文化、經濟、法律等等多項議題,將科幻小說帶領至一個新境界。雖然探討議題嚴肅,但是他的描寫生動,故 事性強,因此很受讀者歡迎。目前市面上他的書只買得到麥田的《夏之門》與《銀河公民》,都是相當動人的故事。之前天下文化的科幻書系曾經出版過他的《滾石 家族遊太空》、《4=71》,可惜這套書系賣座不佳,出版的書都已絕版,其中每本都是經典之作,包括艾西莫夫的《醜小孩》、《夜幕低垂》、《正子人》(拍 成電影《變人》),還有克拉克的《童年末日》等,只能希望有出版社願意重新出版。


海萊因中文譯本,麥田、天下文化出版。

其實科幻小說在台灣沒有出現過暢銷書,但始終有一群死忠的讀者,這幾年許多出版社紛紛出版科幻小說,除了上述出版社,繆思計畫出版波蘭作家 Stanislaw Lem(1921-2006)的小說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《索拉力星》(塔可夫斯基拍成電影《飛向太空》), 他的作品以文字艱澀具哲學性著稱,之前邊城出版過他的虛構文集《完美的真空》,形式與內容都讓人耳目一新,小說令人期待。此外,非書系而單獨出版的,例如 《接觸未來》、《時間機器》、《黑暗的速度》、《華氏451度》、《銀河便車指南》等等,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小說,不論是文字或故事,都值得細細品味。

科 幻小說能夠容納廣大的空間,在目前的類型小說中,能夠讓作者發揮最大的想像力,上天入地、過去未來,人類的偉大與卑微,都在文字中一一顯現。而最動人的故 事的要素,如同克拉克在《3001太空漫遊》結尾所說的:「不管隱身在星辰後面的,是什麼天神般的力量和主權,普爾提醒自己,對普通人來說,重要的只有兩 件事,那就是『愛』與『死』。」

這幾年拜科技之賜,有不少拍得很棒的科幻電影,讓大眾對科幻題材不再陌生;而國內科幻迷持續推介科幻作品、「倪匡科幻獎」的設立、葉李華長期的翻譯與推廣,都扮演了推波助瀾之效。去除科學外表的包裝,看見底下的人類情感後,我想一般讀者對科幻小說的距離將拉近,會更容易接受,並且因此開始發現科幻小說的美妙。


關於〈太空漫遊〉系列:


科幻網站、部落格:


本文出處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phe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