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巴黎時間旅行
作者:鹿島茂
出版社:果實

茨威格在《昨日世界》中說:「誰年輕時曾在巴黎生活過一年,從此他的一生都將擁有無可比擬的幸福回憶。哪裡都難以和巴黎相比……巴黎將自己奉獻給了所有人。」但茨威格緊跟著說,他很清楚,他年輕時生活過的巴黎已經一去不復返了,自從它被侵略者打上征服的烙印,便失去了獨一無二的美妙氣息。茨威格在廿世紀初寫了這段話,而一世紀後的我們,看到的巴黎又與他所見的不同。儘管巴黎至今仍然是全世界公認的浪漫、時尚、藝術、思想之源泉,但我們必須承認,往昔的巴黎只能從文獻記錄上回顧了。日本人對法國有種難以自拔的沉迷,本書作者鹿島茂研究領域是法國文學,對巴黎的喜愛近乎宗教信仰;他收集了大量十九世紀古書,從翔實的紀錄中開發新的法國研究題材,成為這本別出新裁的《巴黎時間旅行》,重塑十九世紀的巴黎樣貌。

在本書一開頭,鹿島茂即點出巴黎有一種「不可思議的時間感」,彷彿這個城市有自己的時間,特立獨行於世界之上。拱廊街的光線、味道都有別於其他地方,而最不一樣的還是時間:「在這裡,時間彷彿已經停止走動,自己一個人在靜止的時間裡移動的錯覺迎面襲來」。這不僅是作者個人所感受到的主觀心理時間,而是胡塞爾所說的「內在時間意識」,亦即根據時間對象在意識之中的顯現,根據主體自身的體驗去把握的時間;事物並非在空間與時間中展開,而是時間在事物之內展開。時間藉由身體的保留而保持住了記憶。

而對於不可能有身體記憶的十九世紀巴黎,作者則運用文獻與幻想,寫成〈到波特萊爾時代的旅行〉一文,饒有趣味。接著,作者再嘗試追溯十九世紀巴黎的聲音、巴黎的味道、巴黎的光;也許很多人在看到本書之前,都不知道以香水聞名世界的法國,從前無論貴族平民都不愛洗澡,整個巴黎籠罩在一陣惡臭之下。現今象徵浪漫的巴黎街燈,當初是路易十四為了維護國家秩序與防止犯罪而設的,因為當時黑暗的巴黎夜晚是犯罪的庇護所,每天晚上夜警都可以發現十五具以上的屍體。

書中唯一與十九世紀巴黎無關的是〈莫札特的馬車〉這篇,但同樣是作者使用「以想像去體驗遙遠的過去」之方法寫成,此文並論述如果莫札特早出生二十年,他的歐洲巡迴演出肯定無法成行,因為沒有道路也沒有馬車,這樣的長途旅行是無法進行的。如果真是如此,西方音樂史將重新改寫,也再次證明物質性與文化的關係。(網路與書)


● 延伸閱讀:

1.《巴黎晃遊者》,愛德蒙.懷特著,馬可孛羅。
2.《巴黎迷路風情》,稻葉宏爾著,馬可孛羅。
3.《巴黎到月球》,亞當.高普尼克著,馬可孛羅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phe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